安捷倫液相色譜儀的校準是保證數據準確性的關鍵環節。通過系統的流速、進樣、溫度、檢測器等校準,結合定期維護,可顯著提高儀器的穩定性和分析結果的可靠性。建議用戶建立完善的校準計劃,并嚴格遵循操作規程,以確保實驗室數據的合規性和可重復性。
一、校準前的準備工作
在開始校準前,需做好以下準備工作:
1.檢查儀器狀態:確認儀器各模塊(泵、自動進樣器、柱溫箱、檢測器等)運行正常,無漏液、異常噪音或壓力波動。
2.準備標準品和溶劑:
-使用高純度溶劑(如HPLC級水、甲醇、乙腈)。
-校準標準品需符合方法要求。
3.選擇合適的色譜柱:確保色譜柱與分析方法匹配,并經過充分平衡。
4.備份儀器方法:校準前保存當前方法,避免數據丟失。

二、關鍵校準項目及步驟
1.泵的流速校準
流速準確性直接影響保留時間和峰面積的重現性。
校準步驟:
-設置泵流速(如1.0mL/min),使用量筒收集流動相(通常1分鐘)。
-測量實際體積,計算流速誤差(應在±2%以內)。
-若超出范圍,需通過儀器軟件調整校準系數。
2.自動進樣器精度校準
進樣體積的準確性影響定量分析結果。
校準步驟:
-使用標準溶液,設置不同進樣體積(5µL、10µL、20µL)。
-多次進樣,計算峰面積的RSD(應<1%)。
-若偏差較大,需清潔進樣針或調整進樣器參數。
3.柱溫箱溫度校準
溫度波動可能影響分離效率和保留時間。
校準步驟:
-使用外部溫度探頭(如Fluke測溫儀)測量柱溫箱實際溫度。
-對比設定溫度與實際溫度(偏差應在±1°C內)。
-必要時通過軟件修正溫度偏移。
4.檢測器(UV/DAD)校準
檢測器的波長準確性和光強穩定性對定量至關重要。
校準步驟:
-波長校準:使用標準物質(如萘的甲醇溶液),在特征吸收波長(如254nm)下驗證。
-基線噪聲和漂移:運行空白流動相,檢查基線穩定性(噪聲應<0.5mAU,漂移<1mAU/h)。
-線性范圍測試:使用不同濃度標準溶液,驗證檢測器的響應線性(R²>0.999)。
5.系統壓力測試
壓力異常可能提示堵塞或泄漏。
校準步驟:
-運行高流速(如2mL/min),觀察壓力波動(應平穩無突變)。
-若壓力異常,排查色譜柱、過濾白頭或管路堵塞問題。
三、校準后的驗證
完成校準后,需進行系統適用性測試(SST):
1.使用標準混合溶液(如USP標準)進樣,評估分離度、理論塔板數和拖尾因子。
2.對比歷史數據,確保儀器性能符合要求。
四、校準周期與記錄管理
-日常校準:每次開機后檢查基線噪聲、壓力穩定性。
-定期校準:建議每3~6個月進行全面校準,或根據使用頻率調整。
-記錄保存:詳細記錄校準數據、偏差及修正措施,便于審計和追溯。
五、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
1.壓力波動大:可能因氣泡或堵塞,需脫氣流動相或更換過濾白頭。
2.基線漂移:檢查檢測器燈能量、流動相純度或色譜柱污染。
3.保留時間不穩定:確認流速、溫度及流動相比例是否準確。